强华 肢端推拿师的奋斗之路——“得让它发扬光大”

admin 4221 2025-11-25

“刚刚,香港非遗文化协会赠我一面锦旗。”初冬的清晨,记者收到强华从香港发来的信息。此刻的他正在香港出诊,这样的跨境诊疗如今已成为常态。“现在我每个月去两次香港,推广肢端推拿技艺。”强华的语气中透着欣慰。原来,香港友人也是口耳相传找上门来的——他们听闻强华是当今中国中医肢端推拿绝技的唯一传承人,且成绩斐然。

这条通往香港的路,强华走了整整三十年。


“昨天工资发了,1700多”

强华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,因父亲下乡插队,他出生在苏北农村。与生俱来的先天性白化病,让他的世界从出生起就笼罩在模糊中——视力仅有0.05。为了在这模糊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,他不得不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

“我干活不怕的。”强华回忆童年时,语气坚定。他从小帮外婆耕种七亩地,一直到十五六岁。“这让我练就了一把子力气。”这力气,后来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本钱。

机缘巧合下,强华初中后进入济南的一所盲人按摩学校。“我是一个男人,我得靠自己活下去。”这个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。一毕业,他便踏上了南下的列车——先是福州,半个月不到,又辗转广州。

“爸,我现在在广州,昨天工资发了,1700多,给您寄1000去。”当强华在电话里告诉父亲这个消息时,电话那头的声音陡然变了调:“你不是在济南吗,怎么跑到了广州?没做啥坏事吧,怎么一下子这么多钱?”

也难怪父亲震惊——在那个年代,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600多元。而强华,一个刚出校门的盲人少年,工作17天就挣了1700元。

“我干按摩,好着呢!”强华的话语里满是自豪。那一刻,他觉得自己终于活出了人样。

第二个月,他的工资涨到2800元。从广州到深圳,他的月薪一路攀升至5000元。后来他自己开店,又从深圳转战上海。2002年,靠着积蓄和母亲的支持,他在上海买了房。“中央电视台还来采访我了,因为我是全国盲人按摩中第一个买房子的人。”强华笑着说。这个生来视力只有0.05的人,不仅活下来了,还活出了自己的天地。

拜师学艺,传承绝技

然而,成功的路上从不乏坎坷。

在深圳开店时,恰逢亚洲金融危机,服务业遭遇寒冬;转战上海后,又面临按摩业同质化竞争的困境。“我得走一条新路。”强华意识到,单纯的盲人按摩虽然让他活得不错,但要真正发扬光大,还需要更精湛的独门技艺。

就在他迷茫之际,朋友告诉他,钱震华医生的肢端推拿是祖传绝技,正在寻找传承人。

强华去了。

他永远记得那个改变他命运的病人——一位因感冒引发瘫痪的患者,胸部以下全部瘫痪,大小便失禁,被医院判定终身与轮椅为伴。强华接到师父的电话:“明天有个瘫痪的病人,你过来看看。”

在师父家里,强华目睹了奇迹的发生:钱医生只是捏住患者的脚趾、手指,按压头皮,如此循环往复。两个多月后,患者能在家里拄着拐杖行走;三个月后,走出了家门;再后来,已经能自己来诊疗了。如今,这位患者已重新上班多年。

2007年,这个病例让强华下定决心拜师学艺。

所谓肢端推拿,按摩的是脚趾、手指这些身体的“枝枝叶叶”。强华打了个生动的比喻:人体好比一棵树,肢端就是枝叶,是吸收天地灵气的通道。但肢端作为身体末梢,很容易“枝叶不通”——经不通、气不畅,如同树枝枯了、树叶黄了,人体就会出问题。肢端推拿就是要疏通这些枝节,让全身气血循环到边到角,“好比黄河冲沙,小浪底的闸门一开,冲着冲着,体内的各种淤堵就开了”。

学艺的过程循序渐进:先是师父做一小时,他做一刻钟;后来师父半小时,他也半小时;再后来师父只做十分钟,剩下的全交给他。最后,师父只是坐在边上看着他做。

“我小时候干农活,有一把子力气。加上年轻,还练功,掌握了技巧后,患者渐渐喜欢上我了。”强华说。但师父始终没有明确说他能否出师,他只好日复一日到师父家“上班”。

一战成名,终得出师

转机在2010年到来。

一位病人试探着问:“小华,这个风瘫的,你能搞吧?”原来,他朋友的丈母娘腰腿不好,瘫在床上三四天了。

强华顿了几秒钟,“能搞”。他后来坦言:“我当时胆儿也大,心想自己不能搞,还有师父!他能把植物人都搞好,我怕啥?”

当晚,强华被请到富阳常安镇。一进房门,就看到老太太直挺挺躺在床上,身下垫着尿布,吃饭都要人喂。

强华略一思索,准备从脚开始。他刚把老人的脚往床边轻轻一挪,老太太就疼得眼泪唰唰直掉,牙关紧咬,汗水顺着额头流淌。

脚不能动,怎么办?他立刻调整方案,转而按摩她的手指。大约十来分钟后,强华说:

“翻身。”“能翻吗?”女儿不敢相信。“应该可以。”在家人的协助下,老太太真的翻过来了!这一刻,全家人都激动不已。

强华的信心更足了。接着按摩她的脚,二十多分钟后,他对女儿说:“扶着你妈下床走几步。”“能行吗?”“行。”

穿衣服、坐起来、缓缓下床、站住、迈腿——一步、两步、三步......

“不得了了,上海来了神医了!瘫在床上的人,按几下就下地走路了!”两位看热闹的村民闪电般冲出门去,小山村里响起嘹亮而亢奋的呼号。

“我的妈呀!”老太太仿佛甩掉了千年的包袱,脸上写满兴奋,“我先上个厕所”。从厕所出来,她感慨:“这个厕所上得,是真幸福啊!”

第二天又按摩几次后,吃过午饭,老太太已经有说有笑地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了。强华安心地返回了上海。

这一战,让强华真正出师了。

肢端推拿这门绝技得传下去

出师后的强华重新开设肢端推拿工作室。他持续精进,先后获得大学本科学历,2010年拿到上海首批盲人医疗按摩资格和推拿行医资格。2017年,在第三届中华好手法针法大赛上荣获中医推拿杰出人才奖。今年上海书展上,他的新书《肢端推拿》面世,受到广泛欢迎。

如今,强华的诊室里常有这样的场景:一位江苏患者自述头晕数年,强医生先问她的生辰八字——“时辰对自己判断疾病十分重要”。推拿时,按摩间不时传来“啊——”“咝——”“哎哟”的呼声。按着问着,强华判断她的问题出在2022年,因朋友或家人身体淤积了气所致。第一遍按摩,她尖叫;第二遍、第三遍,叫声渐小。第二天按毕,强华说:“你不用来了,回去后每天晚上艾叶水泡脚,每天早饭后红糖姜汤,过段时间头晕就会消失。”

患者证实确是2022年落下的病根。问及判断依据,强华解释:“她的手心汗是黏的。她的身体小宇宙信息告诉我,主要是常年脾胃不好,脾胃虚寒导致消化吸收不好。常年缺营养造成了血虚,血虚久了就肝阳上亢引起头晕。”

与其他同行不同,强华始终坚持“行医以德,厚德以待天下人”。他幽幽道来:闵行区的自闭症儿童,他参与公益治疗已有时日,“每次给狂躁的孩子肢端推推按按,他们就安静了,我心里可高兴了”。如今,强华联合炎黄研究会与闵行敬老院结对,还为每家都订了《上海中医药报》,总数超过50份。

“当初只是为了活下去,觉得不能给国家添负担。干着干着,现在我打心底热爱这个活。”强华笑眯眯的,温煦的眼里有光,“我觉得身上的使命、责任重大,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肢端推拿,传承这朵灿烂的中医之花。”

从为了生存到肩负使命,从模糊世界到清晰人生,强华用他独特的“手感”,不仅治愈了无数病患,更点亮了自己的人生。肢端推拿这门古老的技艺,在这位不懈努力的传承者手中,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(文/程国政 编辑/李玉)


上一篇:国医大师姚希贤:同福康养让银发族在田园与文脉间“有为享老”
下一篇:已是最新文章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